安全上网七“坑”
时间:2017-12-07 09:24    作者: [诚信在线企业邮局]    

一、从不更换账号密码 

QQ、微信、邮局、支付宝……网络世界里,密码是守护公众上网安全的第一道大门。但是,你的密码真的可靠吗?

你的密码安全隐患,可能比你想象得严重。比如,大部分网民不知定期更换密码。

二、直接同意用户协议

除密码外,服务商提供的用户协议,也可能让你“掉坑里”。一些网民在网站注册或安装软件时,不认真阅读用户协议,盲目选择“同意”。这种作法有可能让你的个人信息泄露,使你遭受电话骚扰、经济甚至名誉损失。

原本,用户协议应该成为保护个人信息的有力屏障,但在注册不熟悉的网站或下载软件需查看个人信息保护条款时,大部分因为“看不懂”或者觉得“看也没用”、直接选择“同意”。

三、用无密码WIFI网上支付

如今,很多人到哪,都先问有没有WiFi。殊不知,公共免费WiFi的安全性低,很容易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。

四、遇到过网络诈骗

网络上还有一个典型的“坑”,是各类中奖信息。这些中奖信息,除了可能是诈骗信息外,还有可能是通过恶意链接搜集个人信息,以作他用,甚至会形成持续性的信息泄露。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这类诈骗事件日益增多。

五、随意扫描二维码

在地铁橱窗、广告单页、饭店桌台、报刊杂志上,二维码随处可见。二维码在方便了公众生活的同时,也被很多不法分子盯上。比如,扫描之后,手机会被植入木马或恶意程序,一些手机病毒、恶意程序也可能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。

六、下载应用不正规

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急速增长。如此庞大的手机网民群体,其手机应用程序安全吗?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下载的手机软件,往往很难判别是否安全,而他人推荐链接下载软件的行为,就更容易招致病毒、木马侵袭。

七、盲目转发不求证

网络谣言,也是网民难以绕过的“坑”。网络谣言大致分五类:第一类是与反腐工作相关的谣言——比如飞机出现延误,就有人造谣称是“抓捕贪官”所致。这类谣言比较多见。第二类是扰乱公共秩序的,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,一些网民会对死伤人数等进行造谣。第三类是针对名人的,这类谣言以侵犯名人名誉权、隐私权为主。比如称某演员被抓捕了,或称某导演病逝了,给当事人造成恶劣影响。第四类是经济类谣言,比如针对一些知名品牌,造谣其存在质量问题等,这会给企业甚至产业带来巨大打击。第五类主要是和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养生类、保健类谣言。

烟台网警提醒,网民应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,对于那些耸人听闻的、明显不符合常规的网络信息,提高警惕,不要盲目转发和扩散,让谣言止于自己。网民在面对存疑信息时,也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去查证,看是否已经被辟谣。如果网上还没有回应,可以向网站、相关部门或举报中心举报。

 
上一篇:铜仁高新区扶贫领域信访直通车受欢迎
下一篇:幼儿园督学就位!不分公办民办,家长可随时联络!

优惠空前,注册即送!

24小时存取,5分钟到账

注册